3月25日,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与OEZER欧哲门窗联合,在乐居Live设计平台推出的《设计师的未来修炼》课程圆满开课,**课《设计未来的十大重点》,就吸引了高达接近15万的观看量,人气非常火爆!
现在,课代表带你回顾直播内容,看邵唯晏老师如何深度解析的「设计未来十大重点」,吸引各方点赞!
数位性
不只是技术,而是与世界沟通的语音
数位性是指从建筑设计构想阶段到末端施工建造阶段的整体过程中,“数位”扮演“关键性角色”。
近来在这基础上,设计团队在建筑整体周期中(评估、设计、建造到管理)转移到以数位为基础的共享平台,并用一种思维逻辑方法将资源信息相互组织起来,使它们之间具有互相影响与支配的连带关系,让创造“有序的复杂”成为可能。然而无可非议的,无接缝、连续性差异、动态流体感、多元复杂、非常规几何的非线性有机形态也的确是数字性最直接最基础的表现之一。
代表案例:
弗兰克-盖瑞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冲孔金属鱼雕刻」
动态性
游走在动静之间的建筑美学新价值
非线性建筑的动态性格可分为四个层次。
**是实际为静态,但视觉上透过设计手法或新媒体的应用创造出动态感,通常会反应在建筑形态或外观上。
第二是非最经济思维下的复杂动态结构系统。
第三则是空间布局的层次,透过合理的开放式的空间安排,创造流畅的空间体验感。
第四层是建筑开始被赋予真正移动的能力,透过创造出可动之构造物或机构 ,并借由机械力或物理环境使之移动或动作 。
代表案例:
邵唯晏
「开阖之间-杨宅」
拓扑性
扭转现代主义的水泥盒子
非线性建筑的拓扑性是一种摆脱测量与距离的几何观念,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问题,运用在建筑领域上通常反应在空间的连续形态及机能的观点建立。拓扑空间就像是一个可以随意塑造的黏土,所有的扭曲、延展、压缩等动作,可在连续的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简言之,在拓扑的观点里,立方体和球体是相同的。
代表案例:
雷姆·库哈斯和奥雷·舍人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自相似性
一粒细沙,终究相似大千世界
非线性建筑的自相似性借鉴于数学和仿生科学,都是在自然界和生物界中找寻和效仿潜在的构成规则、生长逻辑、功能组织等,进而反映在建筑的生成机制、结构构成和有机形态。而自相似即拥有一种近似的不精确性及**性特性,同时也具有去中心化、等级消融、去层级化的单元特质。
代表案例:
让·努维尔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模糊性
以灰色地带,制造暧昧空间经验
模糊性是非线性建筑非常诗意的特质,承载了当代包容多元的时代性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是表现在形态上,是对于现代主义方盒子系统的解构与反动,试图柔化空间元素(如天地壁)的**性。
第二个层次着眼于空间介面与边界的再诠释。**则反映于内在空间组织及属性的渗透与再定义,如内外的交融连接、公私的交替对话、空间构成关系的再组织等。借此特质来容纳或诱发更多可能性的连结与事件。
代表案例:
藤本壮介
「东京 House NA」
轻透性
由重转轻的叛逆力量,轻透的极限美学
所谓非线性建筑的轻透性,回应了建筑长久来“弃重求轻”的宿命。主要进程是架构在建筑对于科学技术依赖的基础上,而所谓的科学技术就是指设计工具、建造技术及数字科技;实质上反应在结构的精密运算与新复合材料和工艺的出现,使建筑师更有能力追求极限的轻盈美学,有效运用当代的科技力、新材料、构筑法及结构行为来强调“轻质”与“透质”的物理属性,创造各种多元的非线性轻质建筑。
代表案例:
石上纯也
「神奈川工科大学工坊」
多向连结性
跨域连结的**可能
非线性建筑的多向连结性格,有别于过往单一线性的对应关系,开始被多元网络的思维取代,不以单一的机能、用途或观点来定义一个空间、建筑或物品,致力于创造出更多复合及弹性使用的机会。跨界整合所产生的多向连结合作,也让建筑的可能性与承载力更加扩展,无论反应在建筑的设计面、建造面甚至是营运面,建筑本身被付予更大的延展力及支援力,创造更多对话、互动的契机。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